气候变化,正在让我们失去它们......

媒体关注
2019.3.22

3月21日,我们迎来了传统节气春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也就是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在这天之后,太阳将再一次直射北半球,春天也将真正来临。在春分之外,今天还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森林日,而明天(3月22日)和后天(3月23日)则分别是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网络

 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分和三个环境类纪念日的同时出现,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们“改善生态也在于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朋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迫离开这个世界。正在慢慢消失的北极熊 若非亲眼所见,我们肯定很难想象野生北极熊的生存状况有多么糟糕。

饥饿的北极熊 @Kerstin Langenberger

 人类世界里,食物和能源遍地皆是,我们甚至还在遭受能量过剩所带来的肥胖和怠惰之苦。但在北冰洋之上,北极熊的世界里,能量是宝贵而紧缺的,“卡路里”就是性命所系。近年来,北极熊生存所必需能量,正日益变得贫乏。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碳产生了温室效应,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而在北极,野生动物被迫适应比地球上任何地区都快一倍的气候变化,不断变化的气候影响到了冰川的生长与消融,这对依赖于冰川的野生动物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北极冰川融化@TEERR.com

 冰融化的时间变得更早,结冻的时间更晚。而北极熊猎食海豹必须依赖海冰。于是,北极熊的能量来源日益减少,逐渐入不敷出。2017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 S. Geological Survey)在波弗特海测量了九只北极熊的身体数据,跟踪它们11天。其中四只熊在11天里,一只海豹都没有捕到,体重下降了10%。 截止2014年,在19个北极熊的亚群中发现了2200-31000个个体。19个亚群中有3个亚群正在减少。(数据引自WWF《北极熊:世界自然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气候变化系列评估报告》)

北极熊数量变化红色为减少、黄绿色为增加,蓝色为平衡 @WWF

 有足够证据表明,人类碳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北极熊的生存,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北极熊的灭绝或许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世界上首个因气候变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 如果你觉得北极熊面对的“灭顶之灾”还很遥远,那我们不妨关注一个不久前正式离开我们的物种——珊瑚裸尾鼠。

珊瑚裸尾鼠 @科技日报Wechat

 2月18日,澳大利亚官方正式将啮齿类动物列入“灭绝物种”名录。这也是全球首个因为气候变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而这种小型动物进入人类的视线也不过短短的175年。

珊瑚裸尾鼠 @科技日报Wechat

 在灭绝之前,这种裸尾鼠生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海岸之间的托雷斯海峡东北部一处小环礁——大堡礁上,这处环礁约340米长、150米宽,高出水平面仅3米。

澳大利亚大堡礁 @网络

 1845年,欧洲人最早发现了珊瑚裸尾鼠, 20世纪70年代这种裸尾鼠在岛上大量存在,但在过去几十年,它们的数量来快速萎缩,最后一次被观察到的时间还是2009年。而今年2月18日,澳大利亚正式宣布了珊瑚裸尾鼠灭绝的消息。 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是珊瑚裸尾鼠灭绝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学家卢克表示“高高的浪头和急剧上升的海水是导致珊瑚裸尾鼠死亡的关键因素,海水漫过小岛,摧毁了珊瑚裸尾鼠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这是有记录的首个因气候变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 不可否认,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在1901年到2010年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0厘米,自然状态下,这个时长大约需要6000年。而1993到2014年的二十余年间,托雷斯海峡附近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 有学者表示,珊瑚裸尾鼠的灭绝只是气候变化带来糟糕结果的冰山一角。《科学》杂志201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六分之一的物种面临着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濒危灭绝。迪肯大学生态学家约翰·怀特强调,“在整个世界的历史上,灭绝和气候变化如影随形。如果这是第一个灭绝物种,那么它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类活动的扩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而近代以来的化石能源过度消耗带来了巨大的碳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受到了巨大伤害。一项来自地球环境研究小组的调查数据称,在上个世纪,脊椎动物的种类比起无人类活动之下,在以114倍更快的速度绝迹,这表示在过去百年绝种的生物,在自然淘汰速度之下,要花11400年才会绝种。

灭绝动物名录 @网络

 化石能源过度消耗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彻底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减少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应用,推动“能源电力化、电力清洁化”变革才是遏制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最佳方式。 如果我们不能在“今天”行动起来改变地球生态,那么“明天”我们无疑将面临一个沉重的问题:Who is the NEXT! 

部分内容引用自CTEAM气候变化、物种日历、科技日报Wechat